65家新三板IVD企业 ,销售、利润分析
2018-05-18

截至4月30日 ,新三板挂牌企业共11382家 ,主营业务为医药生物相关的企业计654家 ,其中体外诊断企业65家。依据这65家已披露的2017年年报 ,相关销售、利润分析如下:

 

营收同比增长33.14% ,净利润增长35.73%

已披露2017年报的65家体外诊断企业总计营收43.90亿元 ,平均营业收入6753.49万元 ,同比增长33.14% ,其中14家企业营收规模超1亿元 ,5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0%。

65家体外诊断企业总计归母净利润3.25亿元 ,平均归母净利润499.54万元 ,同比增长35.73% ,平均净利率7.40%。其中11家企业归母净利润超2000万元 ,6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0%。

 

IVD新三板企业生长速度媲美主板企业

我们把新三板的体外诊断企业与包罗达安基因、安图生物、科华生物等在内的22家主板体外诊断企业做一些比力 ,从规模来看 ,新三板企业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显著小于主板企业;但是 ,从增长速度来看 ,新三板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相对于2016年增速与主板企业基底细当。

 

分子诊断以514.45%的增速领跑所有细分领域

分析主板体外诊断企业在2017年的体现 ,我们发现生化诊断的5家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最快 ,到达59.52% ,远高于我国生化诊断行业的7%的年均增速 ,而净利润增长速度仅为24.54% ,说明生化诊断行业的集中度较高 ,国产替代的速度逐渐加快 ,但是行业竞争激烈 ,成本压力较大 ,毛利率下降导致利润率较低。

同样地 ,POCT领域归母净利润增长到达78.25% ,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其增长率也远高于我国POCT行业20%的年均增速 ,说明POCT行业的集中度较高。

而新三板的体外诊断企业中 ,21家分子诊断领域企业业绩体现最为亮眼 ,营业收入增长52.86% ,而归母净利润到达514.45% ,说明随着“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巨大的需求将推动分子诊断工业连续快速增长。

新三板5家POCT企业营收增速较快 ,达39.50% ,但其净利润增速却不尽如人意 ,仅为7.00% ,远低于国内POCT行业的增速 ,可能是由于国内POCT领域行业竞争开始加大 ,毛利率下降所致。

新三板9家免疫诊断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61% ,归母净利润却下降99.80% ,与我国免疫诊断行业20%的年均增速相悖 ,这是由于新三板的免疫诊断企业多经营酶联免疫(ELISA)产物 ,该类产物已逐渐被快速生长的化学发光产物所替代 ,导致新三板免疫诊断企业降价压力增大、盈利空间被压缩。

 

8家新三板体外诊断企业摘牌

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共有8家企业陆续摘牌 ,其中不乏有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如新工业、明德生物、菲鹏生物等 ,部门企业摘牌后已乐成登陆A股。

从整体业绩情况来看 ,这8家摘牌企业最新陈诉期中平均营收及平均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1亿、8272万 ,远高于体外诊断板块整体水平 ,这证明新三板已乐成孵育出一批优质的体外诊断企业 ,同时 ,这些企业的摘牌也导致新三板体外诊断板块的整体规模水平有一定水平的下降。(本文系赛柏蓝器械凭据广证恒生研究陈诉摘录而成)


65家新三板IVD企业 ,销售、利润分析

截至4月30日 ,新三板挂牌企业共11382家 ,主营业务为医药生物相关的企业计654家 ,其中体外诊断企业65家。依据这65家已披露的2017年年报 ,相关销售、利润分析如下:

 

营收同比增长33.14% ,净利润增长35.73%

已披露2017年报的65家体外诊断企业总计营收43.90亿元 ,平均营业收入6753.49万元 ,同比增长33.14% ,其中14家企业营收规模超1亿元 ,5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0%。

65家体外诊断企业总计归母净利润3.25亿元 ,平均归母净利润499.54万元 ,同比增长35.73% ,平均净利率7.40%。其中11家企业归母净利润超2000万元 ,6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0%。

 

IVD新三板企业生长速度媲美主板企业

我们把新三板的体外诊断企业与包罗达安基因、安图生物、科华生物等在内的22家主板体外诊断企业做一些比力 ,从规模来看 ,新三板企业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显著小于主板企业;但是 ,从增长速度来看 ,新三板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相对于2016年增速与主板企业基底细当。

 

分子诊断以514.45%的增速领跑所有细分领域

分析主板体外诊断企业在2017年的体现 ,我们发现生化诊断的5家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最快 ,到达59.52% ,远高于我国生化诊断行业的7%的年均增速 ,而净利润增长速度仅为24.54% ,说明生化诊断行业的集中度较高 ,国产替代的速度逐渐加快 ,但是行业竞争激烈 ,成本压力较大 ,毛利率下降导致利润率较低。

同样地 ,POCT领域归母净利润增长到达78.25% ,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其增长率也远高于我国POCT行业20%的年均增速 ,说明POCT行业的集中度较高。

而新三板的体外诊断企业中 ,21家分子诊断领域企业业绩体现最为亮眼 ,营业收入增长52.86% ,而归母净利润到达514.45% ,说明随着“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巨大的需求将推动分子诊断工业连续快速增长。

新三板5家POCT企业营收增速较快 ,达39.50% ,但其净利润增速却不尽如人意 ,仅为7.00% ,远低于国内POCT行业的增速 ,可能是由于国内POCT领域行业竞争开始加大 ,毛利率下降所致。

新三板9家免疫诊断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61% ,归母净利润却下降99.80% ,与我国免疫诊断行业20%的年均增速相悖 ,这是由于新三板的免疫诊断企业多经营酶联免疫(ELISA)产物 ,该类产物已逐渐被快速生长的化学发光产物所替代 ,导致新三板免疫诊断企业降价压力增大、盈利空间被压缩。

 

8家新三板体外诊断企业摘牌

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共有8家企业陆续摘牌 ,其中不乏有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如新工业、明德生物、菲鹏生物等 ,部门企业摘牌后已乐成登陆A股。

从整体业绩情况来看 ,这8家摘牌企业最新陈诉期中平均营收及平均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1亿、8272万 ,远高于体外诊断板块整体水平 ,这证明新三板已乐成孵育出一批优质的体外诊断企业 ,同时 ,这些企业的摘牌也导致新三板体外诊断板块的整体规模水平有一定水平的下降。(本文系赛柏蓝器械凭据广证恒生研究陈诉摘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