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
2017-09-21

中医药文化.jpg

望闻问切医之纲 ,

齐断病症用古方。

祥察细辨因人异 ,

古今中医不寻常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 ,指观气色;闻 ,指听声息;问 ,指询问症状;切 ,指摸脉象。合称四诊。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最早使用四字联称 ,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 ,诚为医之纲要。”


 

望诊


望诊 ,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视察 ,以测知内脏病变 ,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 ,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 ,特别是面部、舌质 ,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 ,就一定反映到体表。中医的望具体就是指看五官 ,目舌口鼻耳 ,看眼睛是否有神 ,眼白是否有异常 ,舌头是否过红 ,舌苔是否过厚 ,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 ,口腔是否有炎症 ,颜色是否过红或过白 ,鼻子是否有鼻炎 ,鼻涕是稀还是稠 ,颜色黄色还是白色 ,耳朵外形、性状 ,然后有没有耳鸣或者耳炎。


闻诊


闻诊 ,包罗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崎岖、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 ,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


问诊 ,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 ,以了解病情 ,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以及生活习惯、饮食喜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要领之一 ,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时还须注重内外环境、气候、居住地域、生活及饮食嗜好、性格情绪、体质类型等与疾病的关系 ,针对妇女、小儿等差异工具 ,详察细辨。

 

切诊


指摸脉象。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 ,借此了解病情的一种要领。切脉又称诊脉 ,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动脉搏动处 ,借以体察脉象变化 ,分辨脏腑功效盛衰 ,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要领。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 ,不浮不沉 ,不迟不数 ,从容和缓 ,柔和有力 ,流利均匀 ,节律一致 ,一息搏动四至五次 ,谓之平脉。差异脉象的形成 ,与心脏、脉络、气血津液有着密不行分的关系。脉象的差异变化反映了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血津液虚滞三个方面的变化。由于气血津液都需五脏协同合作才气完成其生化输泄 ,所以气血津液的虚滞也就反映了五脏功效的盛衰 ,从而反映于脉 ,形成差异的脉象。


祝好朋友山川灵妙能生慧 ,花木传神乐奉人!


望闻问切

中医药文化.jpg

望闻问切医之纲 ,

齐断病症用古方。

祥察细辨因人异 ,

古今中医不寻常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 ,指观气色;闻 ,指听声息;问 ,指询问症状;切 ,指摸脉象。合称四诊。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最早使用四字联称 ,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 ,诚为医之纲要。”


 

望诊


望诊 ,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视察 ,以测知内脏病变 ,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 ,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 ,特别是面部、舌质 ,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 ,就一定反映到体表。中医的望具体就是指看五官 ,目舌口鼻耳 ,看眼睛是否有神 ,眼白是否有异常 ,舌头是否过红 ,舌苔是否过厚 ,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 ,口腔是否有炎症 ,颜色是否过红或过白 ,鼻子是否有鼻炎 ,鼻涕是稀还是稠 ,颜色黄色还是白色 ,耳朵外形、性状 ,然后有没有耳鸣或者耳炎。


闻诊


闻诊 ,包罗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崎岖、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 ,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


问诊 ,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 ,以了解病情 ,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以及生活习惯、饮食喜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要领之一 ,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时还须注重内外环境、气候、居住地域、生活及饮食嗜好、性格情绪、体质类型等与疾病的关系 ,针对妇女、小儿等差异工具 ,详察细辨。

 

切诊


指摸脉象。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 ,借此了解病情的一种要领。切脉又称诊脉 ,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动脉搏动处 ,借以体察脉象变化 ,分辨脏腑功效盛衰 ,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要领。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 ,不浮不沉 ,不迟不数 ,从容和缓 ,柔和有力 ,流利均匀 ,节律一致 ,一息搏动四至五次 ,谓之平脉。差异脉象的形成 ,与心脏、脉络、气血津液有着密不行分的关系。脉象的差异变化反映了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血津液虚滞三个方面的变化。由于气血津液都需五脏协同合作才气完成其生化输泄 ,所以气血津液的虚滞也就反映了五脏功效的盛衰 ,从而反映于脉 ,形成差异的脉象。


祝好朋友山川灵妙能生慧 ,花木传神乐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