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五行学说的应用
2018-10-25

中医药文化.jpg

五脏六腑归五行 ,

相生相克显病情。

医家探遵其规律 ,

疗法运用肌体精。


中医学中五行学说的应用


中医学中常利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效 ,说明机体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从五脏的资生来看 ,肾水之精以养肝木 ,肝木藏血以济心火 ,心火之热以温脾土 ,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 ,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

人体在病理情况下的改变 ,也是可以用五行学说来说明的。由于脏腑分属五行 ,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是依据五行学说的规律的。

五行“相生”治疗原则:

1. 补母 ,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 ,在针灸疗法中 ,通常虚证 ,可以补其所属的母经或母穴 ,如治疗肝虚证时 ,选取肾经合穴阴谷。此即虚则补其母 ,补母则子安。

2. 泻子 ,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在针灸疗法中 ,通常实证 ,可泻其所属的子经或子穴。如肝实证可取心经荥穴少府 ,或本经荧穴行间治疗。此即实则泻其子 ,泻子则母安。


母子“相生”治疗原则:

1.滋水涵木法 ,即滋养肾(水)阴以养肝(木)阴的要领 ,适用于肾阴亏损而导致的肝阴不足之证。

2.益火补土法 ,即温肾阳(火)以补脾(土)阳的要领 ,适用于肾阳衰微而导致的脾阳不振之证。

3. 金水相生法 ,即滋养肺(金)肾(水)阴虚的治疗要领 ,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 ,或肾阴不足 ,精气不能上滋于肺 ,而致肺肾阴虚者。

4. 培土生金法 ,即补脾(土)益气而到达补益肺(金)气的要领 ,适用于脾胃虚弱 ,不能滋养肺而致肺虚脾弱之证。

五行“相克”治疗原则:

1.培土制水法 ,适用于脾虚不运 ,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土和水 ,指脾肾两脏 ,培土制水 ,指温运脾阳 ,或温肾健脾 ,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 ,又称温肾健脾法。若肾阳虚不能温脾阳 ,则肾不主水 ,脾不制水 ,水湿不化 ,治当以温肾为主 ,兼顾健脾。

2.抑木扶土法 ,适用于肝的疏泄太过 ,木旺乘土之证。木和土 ,乃肝脾两脏。抑木扶土 ,即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旺脾虚 ,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治肝脾法。

3. 泻南补北法 ,适用于肾阴不足 ,心火偏旺 ,水火不济 ,心肾不交之证。心主火 ,火属南方 ;肾主水 ,水属北方。泻南补北法 ,即泻心火滋肾水 ,又称泻火补水法。

4.佐金平木法 ,适用于肺失清肃 ,怒气偏盛之证。金和木 ,乃肺肝两脏。佐金平木 ,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 ,又称清肺泻肝法。

祝好朋友福如东海滔滔至 ,财似春潮滚滚来!


中医学中五行学说的应用

中医药文化.jpg

五脏六腑归五行 ,

相生相克显病情。

医家探遵其规律 ,

疗法运用肌体精。


中医学中五行学说的应用


中医学中常利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效 ,说明机体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从五脏的资生来看 ,肾水之精以养肝木 ,肝木藏血以济心火 ,心火之热以温脾土 ,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 ,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

人体在病理情况下的改变 ,也是可以用五行学说来说明的。由于脏腑分属五行 ,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是依据五行学说的规律的。

五行“相生”治疗原则:

1. 补母 ,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 ,在针灸疗法中 ,通常虚证 ,可以补其所属的母经或母穴 ,如治疗肝虚证时 ,选取肾经合穴阴谷。此即虚则补其母 ,补母则子安。

2. 泻子 ,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在针灸疗法中 ,通常实证 ,可泻其所属的子经或子穴。如肝实证可取心经荥穴少府 ,或本经荧穴行间治疗。此即实则泻其子 ,泻子则母安。


母子“相生”治疗原则:

1.滋水涵木法 ,即滋养肾(水)阴以养肝(木)阴的要领 ,适用于肾阴亏损而导致的肝阴不足之证。

2.益火补土法 ,即温肾阳(火)以补脾(土)阳的要领 ,适用于肾阳衰微而导致的脾阳不振之证。

3. 金水相生法 ,即滋养肺(金)肾(水)阴虚的治疗要领 ,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 ,或肾阴不足 ,精气不能上滋于肺 ,而致肺肾阴虚者。

4. 培土生金法 ,即补脾(土)益气而到达补益肺(金)气的要领 ,适用于脾胃虚弱 ,不能滋养肺而致肺虚脾弱之证。

五行“相克”治疗原则:

1.培土制水法 ,适用于脾虚不运 ,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土和水 ,指脾肾两脏 ,培土制水 ,指温运脾阳 ,或温肾健脾 ,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 ,又称温肾健脾法。若肾阳虚不能温脾阳 ,则肾不主水 ,脾不制水 ,水湿不化 ,治当以温肾为主 ,兼顾健脾。

2.抑木扶土法 ,适用于肝的疏泄太过 ,木旺乘土之证。木和土 ,乃肝脾两脏。抑木扶土 ,即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旺脾虚 ,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治肝脾法。

3. 泻南补北法 ,适用于肾阴不足 ,心火偏旺 ,水火不济 ,心肾不交之证。心主火 ,火属南方 ;肾主水 ,水属北方。泻南补北法 ,即泻心火滋肾水 ,又称泻火补水法。

4.佐金平木法 ,适用于肺失清肃 ,怒气偏盛之证。金和木 ,乃肺肝两脏。佐金平木 ,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 ,又称清肺泻肝法。

祝好朋友福如东海滔滔至 ,财似春潮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