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谈药品短缺 陈竺:中央已做出重要指示
2017-06-29

  6月26日下午 ,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药品管理事情情况陈诉》、《药品管理法执法检查陈诉》时 ,严以新、辜胜阻、史莲喜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都谈到药品短缺、供求失衡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曾任卫生部部长 ,他体现 ,4月18日 ,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时 ,专门就保障药品供应机制作了重要指示。

 

  人大常委会委员严以新体现 ,他追随执法检查组在安徽检查药品管理法实施情况时发现 ,一家地方卫生院药品配备送达率是77.48% ,“原因是低价药和价格倒挂、原质料垄断、生产企业不愿意生产。另外 ,配送企业也无法配送 ,因为一配送就会亏损 ,而且实施两票制以后 ,中间的环节减少了 ,利润的空间也减少 ,他们不愿意做。我们在检查医院的时候 ,他们反映 ,两年以来只有一种伤风药 ,乡镇一级的卫生院只有一种伤风药 ,这个现象也是值得重视的。那个院长汇报 ,说今天早上刚刚送走一个急救病人 ,就是因为没有急救药 ,否则在这里就可以解决。我觉得药品的基本保障 ,尤其是低价药、常用药方面还需要重视。去看病没有药怎么行 ,这是基础的问题”。

 

  辜胜阻引述《药品管理法执法检查陈诉》中的一段话 ,论述一些药品供求失衡:儿童用药品种短缺、剂型少的问题恒久存在 ,不少医院以成人药取代 ;一些药品由于招标价格过低 ,企业利润微薄 ,不愿生产导致短缺 ;一些药品由于企业垄断原料 ,哄抬物价 ,导致市场供应减少 ;一些急救药品由于日常用量少 ,平时储蓄不足 ,急需时泛起短缺 ;一些罕见病药物 ,国内企业研发能力不足 ,完全依赖进口 ;还有部门小企业由于低价中标、配送利润低等原因 ,无法保证实际药品供应 ,造成短缺。

 

   “这么多的‘短缺’ ,表明我们的供求严重失衡” , “现在非常重要的是 ,迫切要反思和完善药品的招标制度。我们为了控制医保的用度 ,是不是药的订价越低越好?” 他说 ,“但是供求失衡还只是一个方面 ,最大的问题 ,如果把药的价格控制得低 ,为了控制医保的用度 ,低价导致最大的问题是药品质量。现在老黎民反映药品质量问题很大 ,因为药是人命关天的问题 ,我们招标中为了控制用度 ,强调越低越好 ,中标的尺度是低 ,导致的结果一个是供求失衡 ,一个是严重的质量问题”。

 

  史莲喜举例说 ,“听说一瓶输液用的含葡萄糖、钾和纳的滴液 ,还不如一瓶矿泉水的钱 ,在黑龙江一家大的药厂 ,他们生产瓶装的滴液 ,这个企业管理水平是很高的。当问‘他生产输液赚钱不赚钱?’他说‘不赚钱 ,赔钱。’又问他‘亏本怎么办?’他说:‘没有措施 ,医院的病人需要又不能停产 ,只能用生产其他药品赚的钱往这里补。’这是好的企业 ,有觉悟的老板 ,如果是没有觉悟的企业和老板 ,只有选择不生产或以次充好了”。他强调 ,“为了让企业生产药效好、质量优的药品 ,必须改变现在药品招标过程中重价格不重质量的问题 ,要凭据药品这一特殊商品 ,考虑企业的生产成本及合理的利润来确定药价”。

 

  陈竺也谈到 ,“当前一些低价药 ,包罗若干急救用药和一些重要疾病的基本用药存在全国性短缺的现象 ,由此造成的药品可及性问题非常突出 ,危及患者的生命。短缺药品中有的是抗休克药 ,有的是治疗心力衰竭药 ,有的是治疗白血病和癌症的药 ,有的是结核病、艾滋病的基本用药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我们执法检查过程中 ,4月18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时 ,专门就保障药品供应机制作了重要指示。所以我期待相关职能部门在落实中央有关指示精神时 ,针对这些救命药 ,要立即接纳紧急行动 ,通过部署定点应急生产、协调应急出口 ,加强区域间协商调剂等措施 ,解决患者的燃眉之急 ,绝不能让这件事情‘发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谈药品短缺 陈竺:中央已做出重要指示

  6月26日下午 ,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药品管理事情情况陈诉》、《药品管理法执法检查陈诉》时 ,严以新、辜胜阻、史莲喜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都谈到药品短缺、供求失衡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曾任卫生部部长 ,他体现 ,4月18日 ,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时 ,专门就保障药品供应机制作了重要指示。

 

  人大常委会委员严以新体现 ,他追随执法检查组在安徽检查药品管理法实施情况时发现 ,一家地方卫生院药品配备送达率是77.48% ,“原因是低价药和价格倒挂、原质料垄断、生产企业不愿意生产。另外 ,配送企业也无法配送 ,因为一配送就会亏损 ,而且实施两票制以后 ,中间的环节减少了 ,利润的空间也减少 ,他们不愿意做。我们在检查医院的时候 ,他们反映 ,两年以来只有一种伤风药 ,乡镇一级的卫生院只有一种伤风药 ,这个现象也是值得重视的。那个院长汇报 ,说今天早上刚刚送走一个急救病人 ,就是因为没有急救药 ,否则在这里就可以解决。我觉得药品的基本保障 ,尤其是低价药、常用药方面还需要重视。去看病没有药怎么行 ,这是基础的问题”。

 

  辜胜阻引述《药品管理法执法检查陈诉》中的一段话 ,论述一些药品供求失衡:儿童用药品种短缺、剂型少的问题恒久存在 ,不少医院以成人药取代 ;一些药品由于招标价格过低 ,企业利润微薄 ,不愿生产导致短缺 ;一些药品由于企业垄断原料 ,哄抬物价 ,导致市场供应减少 ;一些急救药品由于日常用量少 ,平时储蓄不足 ,急需时泛起短缺 ;一些罕见病药物 ,国内企业研发能力不足 ,完全依赖进口 ;还有部门小企业由于低价中标、配送利润低等原因 ,无法保证实际药品供应 ,造成短缺。

 

   “这么多的‘短缺’ ,表明我们的供求严重失衡” , “现在非常重要的是 ,迫切要反思和完善药品的招标制度。我们为了控制医保的用度 ,是不是药的订价越低越好?” 他说 ,“但是供求失衡还只是一个方面 ,最大的问题 ,如果把药的价格控制得低 ,为了控制医保的用度 ,低价导致最大的问题是药品质量。现在老黎民反映药品质量问题很大 ,因为药是人命关天的问题 ,我们招标中为了控制用度 ,强调越低越好 ,中标的尺度是低 ,导致的结果一个是供求失衡 ,一个是严重的质量问题”。

 

  史莲喜举例说 ,“听说一瓶输液用的含葡萄糖、钾和纳的滴液 ,还不如一瓶矿泉水的钱 ,在黑龙江一家大的药厂 ,他们生产瓶装的滴液 ,这个企业管理水平是很高的。当问‘他生产输液赚钱不赚钱?’他说‘不赚钱 ,赔钱。’又问他‘亏本怎么办?’他说:‘没有措施 ,医院的病人需要又不能停产 ,只能用生产其他药品赚的钱往这里补。’这是好的企业 ,有觉悟的老板 ,如果是没有觉悟的企业和老板 ,只有选择不生产或以次充好了”。他强调 ,“为了让企业生产药效好、质量优的药品 ,必须改变现在药品招标过程中重价格不重质量的问题 ,要凭据药品这一特殊商品 ,考虑企业的生产成本及合理的利润来确定药价”。

 

  陈竺也谈到 ,“当前一些低价药 ,包罗若干急救用药和一些重要疾病的基本用药存在全国性短缺的现象 ,由此造成的药品可及性问题非常突出 ,危及患者的生命。短缺药品中有的是抗休克药 ,有的是治疗心力衰竭药 ,有的是治疗白血病和癌症的药 ,有的是结核病、艾滋病的基本用药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我们执法检查过程中 ,4月18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时 ,专门就保障药品供应机制作了重要指示。所以我期待相关职能部门在落实中央有关指示精神时 ,针对这些救命药 ,要立即接纳紧急行动 ,通过部署定点应急生产、协调应急出口 ,加强区域间协商调剂等措施 ,解决患者的燃眉之急 ,绝不能让这件事情‘发酵’”。